导航:首页 > 体育活动 > 现代群众性体育活动

现代群众性体育活动

发布时间:2021-03-16 15:08:55

⑴ 如何理解现代体育的概念

体育可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也称版竞技运动,它权是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挖掘体力、智
力与运动才能,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标而进行的科学训练和各种竞赛活动。竞技体育
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推动下,现已有50多种用于国际比赛的运动项目,并设有相应的
国际体育组织和单项运动协会。当前,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应付日趋激烈的赛
场竞争,正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以探索人类运动的极限。
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亦称大众体育,是指以健身、娱乐、休闲、医疗和康复为目的的体育活动。由
于它吸引的对象主要为一般民众,活动领域遍及整个社会,乃至家庭,所以堪称是活动内
容最广、表现形式最新、趣味性最强、参加人数最多的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它作为学校
体育的延伸,可使人们的体育生涯得以继续维持。

⑵ 如何促进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

如何促进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
何为体育锻炼?社区居民为什么要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引起身体新陈代谢消耗大于安静时肢体运动的身体活动。身体活动的类型分为职业型身体活动、交通性身体活动、家务型身体活动以及休闲型身体活动(身体锻炼)四种类型。然而,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可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促使身体健康,提高自己的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还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们健心,调节与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增进彼此了解与友谊,使人们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乐。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这一行为被称之为社区体育。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兴起是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街道社区体协为标志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城市化速度的逐步加快,社区体育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早在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就明确指出“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它明确了街道办事处是我国政府派出机构,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积极开展社区体育工作,对社区体育具有领导、管理职能。在同年的8月,经全国人大批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明确指出“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支持、扶助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城市应当发挥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 1997年4月,原国家体委会同原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设部、文化部共同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表明了社区体育已成为政府指导下的,社区各方面力量和共同参与和分享的一项活动,它是体育社会化的产物,更是体育社会化的延伸,它使体育社会化向更广的范围展开,在更深的层次上推进。2002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2〕8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随后,国家体育总局颁发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的构想与规划,这一构想顺应了我国在经济转轨时期社区职能日益增强的趋势,也是在体育生活化、社会化背景下社会体育发展的必然之选。这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相关文件的出台,为社区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人类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现代健康意识在不断加强,社区体育实际上已成为人们追求健康和谐生活的平台,发展社区体育是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娱乐、健身、交往、集会的需求,而且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社区体育进行全方位、动态的研究理应受到我们进一步的重视。在近年来有许多人对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查,得到以下结论:
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的健康越来越重视。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体力活动减少、膳食营养不合理等),随之而来的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正在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保持健康体能,防治和减轻慢性疾病。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倡在社区中开展群众性的体育锻炼活动。大城市发展尤为突出,小城市次之,农村几乎没有。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50·8%的居民表示自己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疾病,强身健体,其次有约三分之一(38·5%)的人是为了散心、结交朋友以加强社交,5·4%的人认为如不锻炼,自己体力活动会不足,另有4·7%的人因为从小就养成了锻炼的习惯,极少数人(0·6%)为陪伴子女进行锻炼而参加锻炼。
3.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有近61%的居民认为工作和家务太累太忙,没有足够精力和时间是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依次排序如下:身体状况不佳,运动吃力(11·9%)、缺乏有关知识和指导,不知何种锻炼适合自己(7·3%)、对自己的运动能力和毅力缺乏信心(6·9%)、没有锻炼场地和设施(6·4%)不喜欢,没兴趣(5·2%)、担心锻炼会加重病情,使健康状况更差(4·1%)、经济条件限制(2·4%)。
4.体育锻炼项目
社区居民所从事的体育锻炼项目中选择散步的人最多,占40·6%,其他锻炼项目按参加人数多少依次排序为健身器械、健身操、广播操、交谊舞、老年迪斯科、练功十八法、保龄球、太极拳、慢跑、气功、关节操、游泳、走石子路等,极少数人选择对抗性的球类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网球等)。男女相比,男子参加慢跑、保龄球、游泳的人多于女子,女子参加健身器械、健身操、广播操、练功十八法的人多于男子。参加慢跑、健身操的人数与年龄变化关系很小。散步、太极拳、气功、练功十八法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参加锻炼的人数增多;游泳和球类则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参加锻炼的人数逐渐减少。
5.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有:自己锻炼;与朋友、邻居一起锻炼;与家人一起锻炼;参加晨晚练点组织的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等。其中首选:自己锻炼的占35.6%、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占30.2%,其次是参加晨晚练点活动,而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仅占1.6%。这一调查结果说明:目前西安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大部分属于自发的,非组织的,锻炼身体的非组织性比率提高,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人们对健身的自我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可能与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宣传力度、活动内容、活动时间等方面有关,居民了解不到社区举办活动的信息、社区举办体育活动的内容、时间与居民的体育需求不符等。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影响行为的因素大致分为以下6个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1.性别因素
2.遗传因素
(二)学习因素
模仿和教育
(三)环境因素
1.自然
2.社会
(四)倾向因素(先于行为)
1.知识
2.信念
3.价值观
4.态度
(五)促成因素(先于行为)
1.个人技能
2.可利用的社区资源
(六)强化因素(后与行为)
对行为产生反馈影响。
通过以上因素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传统社区中,文体活动设施普遍缺乏,不能满足社区广大居民日益提高的各种需求。资料显示,社区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在就近的公园(22.8%)、街道居委会场地(16.8%)和街头巷尾(19.9%)[3]活动。我国社区体育场地严重匮乏,难以满足需要,不得不利用公园、空地作为补充。由于社区发展的差异,一些有条件的社区能够建设各种体育场馆和场地,为居民提供优良的体育活动环境,而那些没有条件的社区就不能提供这样的体育活动环境。其次,社区中有体育活动场所的学校和单位,并未真正把其场地提供给居民,社区与学校与单位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从而影响了居民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及学校体育场开放程度小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速度缓慢。因此如何利用城镇化发展的机遇,切实推进社区体育的建设和发展,对提高全民身心健康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社区健身设施严重匮乏。在高楼耸立的城市之间,用寸土寸金来形容土地的珍贵毫不为过。为了使土地产生最大的效益和金钱,居民社区根本不可能大规模地去兴建运动场地和设施。从调查统计新建成的楼盘,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主要形式为健身路径,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常见到的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健身场地和设施几乎没有。在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过程中,应当认真规划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紧打造一批城市亮点工程,兴建更多百姓身边的体育设施。
抓住城镇化改造的有利形势,大力推进城市社区体育建设 1.切实做好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监管工作 要按照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要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建设部建标〔1993〕542号)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批准发布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6号),规划建设社区体育设施。体育部门要按照国家关于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规范的标准和要求,会同城市规划等部门确定社区体育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建设部门要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综合改造工程,体育部门要参与其中的评比和验收。政府要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作为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一项考评指标。各社区要充分挖掘潜力,积极配合城市规划、建设、国土、体育部门,规划建设好适合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和居民日常健身的体育设施。要严格依据经批准的城乡规划建设社区体育设施,坚决制止和纠正规划实施中的随意性。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政策的修改和完善应列入到议事日程当中。现有设施的建设与社区文体活动的开展表现为"两头重,中间轻"的现象,即重少年儿童和老年,忽视了青壮年群体的需要。居民居住密集场所,应规划一些大型的体育运动场地,满足更多人的运动爱好。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现在的社区当中,健身路径等小型的体育设施比较完备,但是较大型的运动场地和设施还极度缺乏。例如人们喜爱的篮球、排球、网球等,而与此相对应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居民社区,普遍拥有灯光塑胶场地,在人们饭后闲暇时,进行运动和比赛,很好地满足了中间年龄人群的运动爱好。 2.大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促进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 作为社区居民,增加居民的健身意识,是一个长远而且重要的环节,据调查,社区居民参加身体锻炼的成两头分布,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导致中青年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锻炼,健身意识淡薄。在部分社区,麻将、电视、游戏机成为他们的主要休闲活动,社区仿佛成为新一代赌王与游戏王的培训基地。 据调查数据显示,35---50岁年龄段居民一周安排两次(含两次以上)健身锻炼的占不足15%,与此相对应的是这部分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有43%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同程度地存在体重异常、血压血脂异常、精神焦虑等症状。社区居民的良好的健身意识还远远没有深入人心,如何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是摆在各级政府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为提高群众健康意识,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政府主管部门应以人为本,在居民中大力宣传健康第一、运动增进健康、终身体育等健身意识,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例如可以采用定期的体检活动,建立了体检档案,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另外,可以通过健康讲座的形式,聘请专家讲师利用节假日、下班后的休息时间深入社区,向居民宣讲解疾病预防、饮食健康、运动与健康等知识,全面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使大家了解到只有通过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平衡心态等,才能获得健康的身体。 3.充分利用周边学校、健身中心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形成社区居民与学生共享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双赢机制。 开放学校体育设施有利于市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解决市民就近健身的问题,这比撒网式的再建体育场馆划算得多;开放学校资源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之一,学校应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地向社区开放公共资源。目前,一边是社区居民苦于没有锻炼身体的场地和设施,另一边是学校的体育资源处于闲置和浪费当中。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学校的体育资源应向广大社区居民进行开放。许多城市都在试行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服务于周边社区居民,但是一系列的问题还困扰着具体的实施。例如,学校能向社会开放的体育设施过于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到学校锻炼的积极性;大部分受访市民则表示,没有到学校锻炼的习惯;器材损耗谁来掏腰包,社区居民进校门怎么管理,居民在学校受了伤怎么办,外人进出校园,学生的安全怎么保障……这些现实问题让学校顾虑重重。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后,最担心的就是影响教学和管理。学校经费本来就有限,用于体育场馆的投入更少,如果让学校长期义务奉献,不现实,对外开放难以持续等等。 对于开放学校体育资源的种种问题,各级政府还处于摸索阶段,为了增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实时适度地开放学校体育资源是现阶段推进社区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和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对校园开放进行规范。例如,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建议健身者凭身份证或居住证进入学校,单位集体运动的则需提前预约。另外,为了保障学校对体育设施的维护及管理,建议居民向学校支付适当的费用,具体标准由教育、物价部门制定。另外政府财政应对学校体育资源进行关注,给学校增加一点体育设施的养护费,就可以达到少投入,大产出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级体育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协调工作,全力配合社区内学校、机关、团体和企业等单位,有计划地开放其体育场地设施,并可适当地提供有偿服务。特别是社区体育设施缺乏的老城区,要积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学校、机关、团体、企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周边群众开放。 4.注重运动健身的指导工作,建立社区体育的培训机制 居民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去传播健身理念,组织开展体育活动,需要有专业人才去教授技术动作,指导健身练习。因此在社区居委会的构成当中,应增加社区体育指导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目前在体育院校的专业设置上,很多都开有社区体育专业,但是这些毕业生由于社区体育发展的滞后,还没有真正地走上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岗位。因此,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应尽快完善社区法规,建立社区体育部门,负责指导管辖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引导群众通过体育活动,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使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有计划、有指导、更安全。能够吸引更多的居民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使康体健身真正成为社区百姓的新时尚,从而达到增强全民族健康体魄的目标。
5.按照行为改变的基本理论中的计划行为理论实施身体活动的教学影响
第一阶段
⑴提供健康信息
⑵提高认知水平
第二阶段
⑴提高认知水平
⑵激发行为改变动机
第三阶段
⑴提供方法或技能
⑵鼓励尝试
⑶环境支持
第四阶段
⑴支持鼓励
⑵加以强化
⑶环境支持
第五阶段
⑴提供支持
⑵不断强化
⑶预防不良行为复发
我们应该严格按照这五个阶段的计划理论实施与完善。
全面实现全民健身计划,有效增强国民体质,社区活动是重中之重,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和社区的有效配合,学校的体育资源正好可以为社区的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学校拥有的体育资源和文化教育优势,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咨询和继续学习机会。学校与社区的联系配合将越来越紧密,学校将成为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和组织者。 社区体育主要针对社区居民,以其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占城市人口绝大多数人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的生活。借助城市改造升级的契机,大力推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将能有效地提高城市建设的内在质量,完善社区的功能,提高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促使体格健壮,体态优美,形成并保持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提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还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们健心,调节与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增进彼此了解与友谊,使人们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乐。同时,社区体育建设能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人们体育文化素养,利于移风易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的开展。

⑶ 如何组织好基层群众,特别是吸引青年,妇女参加文化体育活动

围绕打造文化型社区和各项文体活动相对较多的情况,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并给予文体在财力上的大力支持;着力培养优秀文艺人才,从机关、社区干部、居民中培养喜爱和擅长表演的优秀人才,对全镇文化活动进行指导,通过组建各类文体活动队,举办排球、乒乓球等联谊比赛,营造积极乐观、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
精心组织活动,最大限度丰富人民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积极倡导现代文化,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加强各族群众自我教育,改变陈旧思想观念,提升内在素质,把质朴的情感转化为爱国之心、感恩之心,梳理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让传统文化发扬广大,着力培育传统文化,培养传承人,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节目。
培育文化精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主题文化活动传递爱国情怀。以2015年是新中国成立66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之际,组织开展唱响经典革命歌曲、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来迎接党和国家的生日,通过这些活动激发群众爱党爱国热情,提升各族群众的感恩意识,向全社会传递爱党爱国情怀;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广场的平台作用,注重结合特色传统文化的优势,坚持每月开展“社区风采”活动,同时,以巷道、楼栋为单元,分片包区开展“微活动” 、“微宣传”等系列活动,达到教育群众全覆盖。

⑷ 体育锻炼对现代生活方式有哪些作用,1000字

充分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 2) 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 3) 参加者有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技艺; 4) 按照统一的规则竞赛,具有国际性,成绩具有公认性; 5) 娱乐性。当今世界所开展的竞技运动项目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远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腊时代, 中华武术
就出现了赛跑、投掷、角力等项目,发展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普遍开展的项目有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游泳、自行车等。各国、各地区还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项目,如中华武术,东南亚地区的藤球、卡巴迪等。其发展与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娱乐体育
是指在余暇时间或特定时间所进行的一种以娱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具有业余性、消遣性、文娱性等特点。内容一般有球类游戏、活动性游戏、旅游、棋类以及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等。按活动的组织方式可分为个人的、家庭的和集体的;按活动条件可分为室内的、室外的;按竞争性可分为竞赛性的和非竞赛性的;按经营方式可分为商业性的和非商业性的;按参加活动的方式可分为观赏性活动和运动性活动。开展娱乐性体育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格。
大众体育
亦称“社会体育”和“群众体育”。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包括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伤残人体育等。主要形式有锻炼小组、运动队、辅导站、体育之家、体育活动中心、体育俱乐部、棋社,以及个人自由体育锻炼等。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应遵循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文明的原则。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素质和完成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医疗体育
指运用体育手段治疗某些疾病与创伤,恢复和改善机体功能的一种医疗方法。与 医疗体育五禽戏图
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其特点有: 1) 是一种主动疗法,要求思者主动参加治疗过程,通过锻炼治疗疾病; 2) 是一种全身治疗,通过神经、神经反射机制改善全身机能,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的目的; 3) 是一种自然疗法,利用人类固有的自然功能(运动)作为治疗手段,一般不受时间、地点、设备条件的限制。通常采用医疗体操、慢跑、散步、自行车、气功、太极拳和特制的运动器械(如拉力器、自动跑台等),以及日光浴、空气浴、水浴等为治疗手段。宜因人而异、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并配合药物或手术治疗和心理疏导。二干多年前已用“导引”、“养生”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后又不断发展与提高,成为中国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⑸ 什么是体育 现代体育分为几类

简单的我自己理解的只要身体运动锻炼都能叫体育,现代体育分为(水上类陆上类空中类)够简单把下面是网上转贴(很全面比我对多了)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体育的广义概念(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2.体育的狭义概念(亦称体育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3.竞技运动亦称“竞技体育”。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含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种形式。特点是:
1)充分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
2)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
3)参加者有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技艺;
4)按照统一的规则竞赛,具有国际性,成绩具有公认性;
5)娱乐性。当今世界所开展的竞技运动项目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远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赛跑、投掷、角力等项目,发展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普遍开展的项目有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游泳、自行车等。各国、各地区还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项目,如中华武术,东南亚地区的藤球、卡巴迪等。其发展与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4.娱乐体育是指在余暇时间或特定时间所进行的一种以娱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具有业余性、消遣性、文娱性等特点。内容一般有球类游戏、活动性游戏、旅游、棋类以及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等。按活动的组织方式可分为个人的、家庭的和集体的;按活动条件可分为室内的、室外的;按竞争性可分为竞赛性的和非竞赛性的;按经营方式可分为商业性的和非商业性的;按参加活动的方式可分为观赏性活动和运动性活动。开展娱乐性体育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格。
5.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群众体育”。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包括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伤残人体育等。主要形式有锻炼小组、运动队、辅导站、体育之家、体育活动中心、体育俱乐部、棋社,以及个人自由体育锻炼等。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应遵循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文明的原则。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素质和完成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6.医疗体育指运用体育手段治疗某些疾病与创伤,恢复和改善机体功能的一种医疗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其特点有:
1)是一种主动疗法,要求思者主动参加治疗过程,通过锻炼治疗疾病;
2)是一种全身治疗,通过神经、神经反射机制改善全身机能,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的目的;
3)是一种自然疗法,利用人类固有的自然功能(运动)作为治疗手段,一般不受时间、地点、设备条件的限制。通常采用医疗体操、慢跑、散步、自行车、气功、太极拳和特制的运动器械(如拉力器、自动跑台等),以及日光浴、空气浴、水浴等为治疗手段。宜因人而异、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并配合药物或手术治疗和心理疏导。二干多年前已用“导引”、“养生”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后又不断发展与提高,成为中国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7.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所固有的根本特性,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
8.体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体育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如体育的方法、手段等;社会属性如体育的思想、制度等。 !

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取得主要成就有哪些

①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现在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②百姓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③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载入了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效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
④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生机盎然,人们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⑤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⑺ 现代体育的范畴

体育可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⑻ 支持开展具有什么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这个还非常真实的,应该是有很多喜欢还分版本的。

⑼ 现代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显著特征之一

来现代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显源著特征:
参与对象的广泛性:社会体育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对象、无论年龄、性别、爱好、职业,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近年来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体育活动不断开展,在实践上更为明确了社会体育的这一内涵。
活动时间的业余性:作为业余文化活动的内容之一,伴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多,社会体育发展迅猛。
活动内容的娱乐性:社会体育的活动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为前提,在自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是非功利的体育活动,娱乐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占主要地位。
参与目的的多样性:由于主体或需要的不同,社会体育活动可以满足健身、健美、康复、休闲娱乐、社会交往、陶冶情操等多种需要。
组织形式的灵活性:由于社会体育是主体自愿参加,具有自发性和松散性特征;参与者人数多、范围广、素质水平差异较大,组织管理难度较大。

阅读全文

与现代群众性体育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